找到相关内容90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肚量”非凡的妙应寺白塔

    许多半真半假的传说和历史融合在一起变成一道夏夜的凉风在周围徘徊,这时候再来品白塔肯定又另有一番味道,这就是白塔的妙处,既神秘又平凡,既有脱俗的空灵又有生活的淡定……   季羡林先生的弟子、复旦大学...

    杨易锋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55795641.html
  • 茶禅一味 千古绝唱

    “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佛教和茶结缘,对推动饮茶风尚的普及,并使得茶的活动成为一种文化,达到超凡脱俗的高雅境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340996393.html
  • 佛教哲学产生的影响

    理想的人格是超尘脱俗,泯灭七情六欲的“超人”。这种人对尘世的一切荣辱沉浮、喜怒哀乐,都可以无动于衷,可谓“心如古井”、“形如枯木”;这种人不关心现实的命运,更无从向未来进取,只能是随缘而安;这种人认为,...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7273896556.html
  • 我国佛教文化与生态旅游

    殿宇巍峨雄伟、生态环境宁静的好去处。而且高僧大德往往富有超凡脱俗的般若智慧和审美情趣,颇会择地选址,寺院一般都选择环境优美的风水宝地,或在依山临水处,或在深山幽谷间,周围层峦叠障,林木葱茏,泉水淙淙,...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225196712.html
  • 从山水到美人的艺术变奏——略论佛学与南朝诗风的演进关系

    美学内涵包融较广,不能囿于《隋书?文苑传序》中的数言之论。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有诗句云:“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这样一种清拔脱俗的情志,从魏晋至南朝,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的理想旨归和重要的精神层面。...审美的归宿,以便安顿诗意的人生。宗炳《画山水序》中“山水以形媚道”,与玄言诗人孙绰《庚亮碑文》“以玄对山水”的观念,追求的就是一种清拔脱俗的精神境界,这种观念落实到诗歌创作上,就导致了玄言诗的产生。...

    陶礼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61055518.html
  • 出离·禅修·禅悦

    无漏学。因为修习禅定的缘故,其心境纯洁而宁静;由定而生慧,他们以其慧心灵性而创作的诗文,非常脱俗、清雅和美妙。他们的这些诗文,真可谓是禅林中绚丽的花朵,戒河中珍贵的珠玑。  一  佛法包含了人天乘(世间...真正意义上的学佛修行人,首要的一点,是必须具有希求解脱的出离心。因此,与一般的世俗文学作品不同,很多僧诗呈现出超尘脱俗、清高雅净的意韵。  对一个清净持戒的僧人来说,出离,很重要的是对世俗情爱的出离。如...

    李桂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5767599.html
  • 苏州的佛教

    苏州的佛教  苏龙  苏州,北依长江,西滨太湖,风物清嘉,人文荟萃,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在恢宏博大的吴文化宝库中,苏州佛教文化以其超凡脱俗的韵味和庄严古雅的丰姿为世人所瞩目。早在三国吴赤乌年间,大乘...更是这种友谊之花的象征,各国来宾,在香烟袅袅、梵音回荡的祥和气氛中,共聆祈福钟声,齐候新年到来,多么和谐,多么美好!  日月抖落星辰,岁月摇落四季。悠悠1700年,苏州佛教就像一枝清雅脱俗的兰花,在苏州...

    苏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5950710.html
  • 沉香阁住持观性法师

    期间受到非公正之待遇,但她虔诚信仰矢志不移,坚持每日念佛,礼佛 诵经,并守持毗尼戒体。她超凡脱俗,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受到众多佛教徒由衷赞叹。(待续)  (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观性法师的...评价沉香阁四个字为:“古。雅。净。静。”这四个字是赞叹佛像殿堂修建之古雅,与道风之静净。静者,脱俗离尘如浊水静澄,清水自显;净者,心净佛土净也。  (四)  观性法师一生精进修持,突出在严持戒律上,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451404.html
  • 寺院生活的世俗化

    世俗官僚地主打成一片。在他们的《语录》或《文集》中,保存有大量与帝王、朝贵、士大夫来往的书信。  在隋唐以前,佛教僧侣在皇帝和达官贵人面前往往还能表现一种脱俗的姿态,因而时有“沙门不敬王者”论的提出,欲与王者分庭抗礼。隋唐以后,这种脱俗的姿态便不再重现。明僧元贤说:“唐以前,僧见君皆不称臣,至唐,则称臣矣。然安、秀诸师,宫中供养,皆待以师礼;诸师称天子则曰檀越,自称则曰贫道。至宋,绝无此事,然犹有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2355680.html
  • 佛教思想和先秦儒家思想之比较

    出世、超世、脱俗。因为这世间有太多的痛苦和缺陷,虽有快乐,亦只是暂时的、有漏的,不是真快乐。佛教更注重通过修行,净化自心,以期达到解脱烦恼、出离轮回之目的。   先秦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佛教是重出世的,儒家是重入世的,两家关于道德修养的观点有些一致,只是儒家提到较高程度。而佛教除了有入世的思想道德体系外,更有出世脱俗的思想,这是儒家学说所没有的,这也是佛教之所以...

    清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61563077.html